江淮时报:擦亮文化名片 构筑发展高地

发布日期:2022-07-15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8373

盛夏七月,万物并秀。行走在“千年古县”全椒各个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到处可见火热的建设场景、繁忙的工作场面,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们用汗水浇筑城市高度、用付出换来城市祥和、用坚守助力城市发展。

在这里,一个个产业项目、一系列重点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处处焕发着夏季的生机活力、涌动着发展的澎湃热潮,一幅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的生动画卷在全椒这片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上徐徐展开。

高质量发展:干出热度、拼出速度

骄阳似火的夏日,与气温同步,是这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度与速度。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作为安徽实施“东向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最前沿的全椒,是滁州乃至安徽连接沪苏浙的门户枢纽,是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的交汇点,无论是高速、高铁还是航运、航空,都拥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全椒牢固树立“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双引擎,积极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强化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效应,努力把项目转化为今天的增长、明天的产出、未来的实力。

今年以来,全县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签约项目中500强、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高质量项目占76.9%。上半年,全县19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98亿元。省重点项目“赛马机制”得分居滁州市第一,2021年招商引资考核居滁州市第一。

全椒,这座生态宜居之城,处处涌现着抓项目、谋发展的生机活力,坚定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愈加铿锵有力,力争到“十四五”末,主要经济指标在“5511”基础上实现“一翻番五突破”,奋力冲刺全省20强县。

乡村振兴:更接地气、更添底气

在全椒县古河镇独山村,四个全自动化高效笼养设备集喂料、照明、环控、加温、消毒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养殖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光4个棚内的设备投资就350多万,投资虽然大,但我们收益有保障。”该镇副镇长卞恒兵的底气来自探索成功的经验。

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期,该镇使用3个村的到村项目资金,投资350多万元联建了一个标准化养殖场,引进滁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当年为村集体带来近40万元收入。通过探索的“村集体+企业+养殖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结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全椒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夏季来到“龙虾小镇”——全椒县二郎口镇,各个养殖基地里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从发展规模仅300亩到如今7.2万亩,从不到10人养殖小龙虾到近1500户,从亩均年纯收入不足800元到超过3000元,从我去找市场到市场来找我,2006年起该镇大力发展以稻虾连作为主的生态农业,走上了稻虾共生综合种养的新型高效生态发展道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和农户增收创收,形成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殖、龙虾养殖、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产业化道路。

“全椒龙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赤镇牌”小龙虾成安徽省著名商标,二郎口镇被省级认定为稻虾连作发源地、获批国家级稻渔综养示范区……从曾经三三两两的散养到如今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户替企业打工,企业帮农户增收。如今的龙虾小镇,真正让圩区水田变成了致富活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城乡面貌:外修“颜值”、内养“气质”

全椒是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家吴敬梓的故乡,被誉为“儒乡”。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城,近年来,外修“颜值”、内养“气质”,宜居感持续增强,文明度持续提高,便捷性持续加强,含绿量持续提升。

城市里一批批老旧主路“焕发新颜”,老旧小区、背街巷道改造为民、惠民,打造文明“示范道路”“示范街区”,取缔“马路市场”,开展“净城行动”,让城市劲吹文明风。同时,以绣花功夫有效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让群众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美好。

如今全椒的美,不只在城市。

走进西王镇东张村在建中的省级美丽乡村科程新村,新粉刷的“有了东张,何必西望”八个大字和美丽祥和的墙壁画立在村口,让人耳目一新又印象深刻。

傍晚时分,64岁的村民袁发年吃过晚饭,和老伴一起走出家门,在小区新修的道路上散步,心情愉悦,脚步轻松。“刚搬来时这里就是一个有房有路的蜗居地,如今真的成了和城里一样的新家园。”老袁笑着说。

有其居,更要优其居。2021年6月,该村作为该年度全县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总投资706万元,对村内道路、供水、污水、强弱电入地等进行改造,新建大舞台、小品工程、篮球场、景观步道等。尽管还没完工,但看见村居已经在悄然改变,住在新村内的每一位村民都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新村改造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该村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环境改善提升为基础,让村民自觉自发地维护自己的家园,真正建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乡风文明、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

滁州江淮岭脊线全椒慢岭段山环水绕、满目葱翠,神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墅龙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湖湾度假区秀丽清幽、悠然自在,牧龙山石斛基地悠然自得、自然乐园,蓝莓采摘园亲子采摘、乐趣无穷……依山傍水、襟江带湖的全椒,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生态文明为亮色,绘出了美丽生态的新城画卷。

温暖民心:为民办事、为企解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召开后,全椒县积极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坚持效果导向,聚焦靶向用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暖在老百姓的心头。第一件大事就是推进就业工作,围绕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开展“四送一服”、“春风行动”、“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和“千企百校 智汇滁州”全椒专场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合力促进就业。选定2家社区作为“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发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三业一岗”就业帮扶;以抓产业、带就业、助创业为抓手,大力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百年大计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二期项目完工,江海小学等6所学校进入装修阶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全县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持续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深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40多户自留菜地沟渠不通的问题,从提出到解决,通过村社区协商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这种协商议事的方式,前后仅一周时间就解决了。”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大山新村70多岁的村民许再发对全椒县探索推进的城乡社区协商示范工作机制表示认可,也为各级干部为民办实事的态度和行动点赞。

暖在企业家的眼里。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一改两为”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亭满意·全舒心”营商服务品牌,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助企抗疫遍访”“党建聚链、助企发展”等活动;创新推行一家企业、一名企业联系人、一位服务专员、一本帮扶手册、一张公示牌“五个一”服务机制,累计为企业解决重点难题134个,为200家企业招工6200多人,解决企业融资6.37亿元。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真正让企业家觉得“挺满意”“全舒心”。

群众身边的一桩桩小事,企业发展的一件件难事,是构成社会“大事”的“小细胞”。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深入而持久地落地、落实。在暖民心行动中,全县从企业、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具体事项入手,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切实解决企业急、百姓难的堵点、热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决心和行动,全椒在写好新征程上的“民生答卷”上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