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协工作的创新历程,这些要求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要解放思想,坚定创新理念。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后,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针对一些人对政协性质定位的模糊认识,特别是与西方两院制的本质区别问题,明确提出政协是协商平台而不是权力机关,是在政协协商而不是和政协协商。这一定位为十二届全国政协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升协商成效的一系列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政协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汪洋主席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党和国家一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做好政协工作要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做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在汪洋主席带领下,十三届全国政协以一线的精神状态,围绕双向发力推动政协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同步推进,取得了新成绩、展现了新面貌、干出了新样子。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对照“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创新。
二要把准方向,坚持稳中求进。汪洋主席强调,政协最根本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创新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蹄疾步稳地推进。十三届全国政协通过召开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党员常委会议、出台一系列制度等,更好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确保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强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十三届全国政协进一步提出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完善,各项创新举措都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例如,为有效开展界别协商,从2016年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始,先搞小组热点问题讨论,逐渐成熟后,到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正式升级为界别协商会。
三要求真务实,坚持质量导向,推动政协工作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这些年,我们努力改进文风会风、克服形式主义,推动传统会议形式减肥瘦身、提质增效。例如,今年的政协大会缩短会期、压减人员、精简报告、增加视频会议和线上讨论,做到有减有增,把精简版开成了精华版。今年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会期从3天减到2天半,增加与邀请参会的委员座谈、闭幕会专门汇报文件讨论和修改情况等,推动形式和内容相互统一、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相互促进。下一步,大会在完善审议程序、提升会议实效上的一系列新举措已经列入计划,必将推动相关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要瞄准需求,坚持从供给侧发力。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产品,一方面通过建言资政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凝聚共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支持。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需要,继续坚持和改进经常性工作,提供更好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等。要着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继续完善协商格局,提供更好的专门协商平台;要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原则遴选专门的协商议题;要继续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协商能力,提供更加专业的协商人才;要深入总结政协协商的性质原则、内容形式、程序方式,提供专门的协商规则。要坚持重点推进、以点带面,例如双周协商座谈会和远程协商会不仅开创了新的协商形式,更是带动了其他协商会议在增强交流互动、开展网络议政方面的整体提升,有力提升了政协协商的特色优势。
五要提高效率,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必然带来新工作、新模式、新要求,通常需要匹配新的工作力量。在机关工作人员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以机关工作创新支撑服务全国政协工作创新。要以模范机关建设为契机,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机关干部队伍,力争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走在前列,成为各级政协机关的排头兵。要以制度建设巩固创新成果,推动形成覆盖全国政协、办公厅和专门委员会、局级单位、处级单位4个层级工作的制度体系,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机关工作提质增效。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机器换人和信息共享向科技要动力。要加强管理创新,在提升干部个人能力的同时,提升机关内部的沟通协调效率,进一步挖掘机关整体战斗力。
六要深入群众,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创新成效的标准。要坚持和完善委员自主调研工作,为委员更好地深入群众提供帮助。要充分利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让更多群众代表有序参与政协协商,更直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推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总结疫情期间的经验做法,鼓励委员更多以政协委员身份正面发声,在引导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中发挥更大影响力。要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让更多人了解政协、走进政协、支持政协,通过我们的工作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实现更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