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情民意·第4期)引入数智技术 不断推进古襄河污染治理 共建共治

发布日期:2024-07-3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336

第4期

(总第12期)

2024年7月31日

引入数智技术 不断推进古襄河污染治理 共建共治 

2013年以来,我县累计投资2亿多元,对古襄河开展多轮水环境治理,但因雨污分流不彻底,2021年9月以来水质逐渐恶化为劣Ⅴ类。为进一步提升古襄河治污成效、加快推进古襄河水质稳定达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规划引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科学制定古襄河治理规划,明确治理内容和要求时限。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襄河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古襄河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古襄河污水治理工作部门协调和保障机制,明确县、镇、村三级网格的责任主体,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治污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领导与统筹。

二、推进数智系统,提升预警溯源水平

搭建城市管网一张图对2019年以来,县城区改造、新建的市政管网进行修测,对市政管网周边的巷道、商住小区、城中村等毛细管网进行补测,并全部纳入全椒县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中。精确把控排水数据。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模型分析等技术,打造排水区界监测监管平台,为排水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形成污水系统“一屏”可视化,排水户、管网、泵站等设施的运行参数汇聚在平台上,为全局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加强动态水质监测。通过在河道中央设立潜水泵进行定期自动取样,利用AI技术对古襄河水质进行分析,对实时水质跟踪监管,同时利用历史数据和现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制定对应治理措施。改进污染溯源技术。引入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将不同污染源造成的水质图谱进行比对,快速精准识别污染源,可以突破水污染防治和监管领域溯源难、溯源慢的技术瓶颈,精准锁定污染源头。

三、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污染处置效率

落实网格精细管理。建立以网格为单元、网格员发现问题、职能部门处置问题、河长协调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即:由网格员对责任区污染源开展日常摸查,将相关情况通过全椒县一网统管平台上报,在平台地图上明确标注“散乱”污染源、临河违建、垃圾黑点等污染源状态,生成事件上报地图和工作台账;再按网格分工,由镇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针对事件上报地图和台账逐个整治,重大事项报告河长或联席会议协调处置,形成治污工作中“全覆盖-可追溯-可倒查”的闭环管理体系。线上线下双向管理。依托县级一网统管平台,采取“互联网+环保巡查”方式,网格员对截污纳管设备开展常态化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整改落实。线上通过AI智能识别出倾倒垃圾、污染水体等动作行为,并及时形成警报上传至平台,由平台自动分配事项责任人进行处理。建立智能分析模型。为最大化发挥数据辅助决策的价值,设计排水监测分析模型,及时对排水异常情况报警,且用红黄蓝三种图标清晰区分风险等级,精准显示异常点位,及时通过平台推送给管理单位及责任人,为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推动群众参与,促进社会共同治理

    沿线河段树立标牌,标明该网格各级责任人联系方式,居民可通过致电网格员的方式进行举报、反馈意见建议。利用数智技术对襄河保护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存储,打造视频、动画、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更具互动性和体验感的环保教育宣传内容,激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行动,通过社会面广泛监督提升古襄河治理有力有效。

信息来源县政协常委  庄广斌